“堂食”和“食堂”

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冯刘克

“堂食”和“食堂”,掉个顺的事儿,意思却是大相径庭。一个是吃饭的形式,一个是吃饭的场所。不过,不让堂食的话,你在食堂也吃不成饭。

“堂食”是指只能在店内消费,不能打包带走或外卖。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食堂”是设于机关、学校、厂矿等集体用餐企事业单位,为供应其内部职工、学生等就餐的场所,古时叫伙房、膳房。

“堂食”这个词平时不常用,因为这次疫情才更多地让人们接触到。日常的对话中,通常是“您是在这儿吃还是打包带走?”如果听到的是“您是堂食还是外带?”,恐怕您去的是星级饭店或者米其林餐厅。说起来米其林餐厅,还真是个奇葩。一个卖汽车轮胎的,为汽车司机做的一个餐厅指南,竟然风靡了全球。米其林公司认为,汽车旅行越兴旺,他们的轮胎就会卖得越好,处心积虑搞了一个《米其林红色指南》,指南里的餐馆就被称作米其林餐厅。米其林餐厅火爆的原因,大概是指南指得太靠谱了。中国的米其林餐厅集中在上海、广州,去吃一次,太费轮胎了,也不知道有没有外卖。

一提到“堂食”,有一种活色生香的感觉。为什么堂食?因为堂食除了菜品,吃的还是环境、服务和氛围。比如深受欢迎的“海底捞”,吃货们的评价是服务好到“变态”。在“海底捞”点个外卖,那你吃的是火锅,不是“海底捞”。流行一时的生态餐厅更是靠环境,小桥流水,绿树环绕,音乐流淌,身在其中,心旷神怡,吃个心情。“堂食”的“堂”是高大的房屋,是个排场的地方。一到夏天,不少人喜欢约上三五好友,吃个夜市、大排档。夜市、大排档虽然露天,仍是堂食,无非是天地为“堂”,更加敞亮。

一提到“食堂”,给人一种清汤寡水的感觉。正因为此,网上流传出万达、华为、阿里、京东等大公司的食堂菜品图片时,才让大家如此惊诧艳羡,不无酸意地称之为“别人家的食堂”,仿佛颠覆了自己对食堂的认识。至于当下流行的“深夜食堂”就是另外一个概念了,更多地体现在情感方面。她的注脚在“深夜”,“食堂”二字完全可以换成“驿站”或“茶馆”或别的有一星灯光的地方。现代人的“夜”再也不是关灯睡觉这么简单的事了,有深夜奔波的夜行人,有为了生计加班的夜归人,有压力巨大的无眠人,还有家庭不和的情感流浪者。深夜,一个去处、一点灯光、一杯啤酒、一碟小菜,再有一个能倾述的人,“深夜食堂”就生发出了无穷无尽的情感故事。

越扯越远,还是盼着能在食堂里堂食吧。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