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的动荡,让原本是求职热季的“金三银四”带了几份萧瑟的味道。提起工作,很多人都会面对这样的问题:

  • 在家啃老太丢脸,想要创业没本钱
  • 好工作应聘不上,不好的工作免谈
  • 体制内的没发展,体制外的多风险
  • 挑拣着发了简历,等待着别人挑拣

你的身边也有这样的人吗?总是感叹工作不好找,薪资福利待遇差,时不时的还要加班,日子就在挑拣与等待中度过。

但是在黑天鹅飞过的经济萧条时刻,与其想着“钱多活少离家近”,不如先想明白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工作?是在为谁工作?工作的意义是什么?想清楚你就知道接下来应该怎么做了。

01为什么要工作?

2020年,我们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春节假期,是有史以来最长的一个假期。以往上班时总是想要休息,想给自己放一个长假,有时甚至想辞职,过一把猪的生活,吃了就睡,睡觉睡到自然醒。

现在终于有了这样一个机会,本以为可以痛快的享受生活,但是随着时间一天天地流逝,心里开始慌了,每天着新闻,盼望着复工的消息。

没办法,只有支出,没有收入。每月房贷、车贷、房租,一个一个短信接踵而来,着实亚历山大,让人抓狂。而且,整天闷在家里无所事事,生活没有了目标,失去了存在感,看什么都不顺眼。原来不是工作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工作。

1.为了生存,所以我们需要工作

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他把人的各种需要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而生理需要,是一切的根本。

人一旦没有钱,根本就没有办法生存下去。只有努力工作,有了工资才可以保证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对于刚刚毕业的人来说也一样,只有工作才能养活自己,不再靠父母生活。

但是工作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报酬,为了养家糊口,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做自己曾经想做,却因为经济能力而无法实现的事情。

2.为了让生活过得更充实,所以我们需要工作。

忙碌有时候也是一种享受,因为它让生活变得充实。爱迪生就曾说过这样的话:“在我的一生中,从未感觉是在工作,一切都是对我的安慰。”他的意思很简单,工作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个人价值的体现。每天无所事事,生活也无乐趣可言。

也许你会说,只是这段时间空闲太久,才会有这样的想法罢了,真正投入到工作中,面对忙不完的工作,不停压榨你的老板,就会有的烦了。你会这么想,是因为你不清楚自己究竟是在为谁工作。

02你在为谁工作?

有个老木匠工作了十几年,因为敬业和勤奋而深得老板信任。准备辞职回家养老的时候,碍于情面接受了老板最后一个工作——再盖一群房子。此时的老木匠已经失去了往日工作的热情,每日敷衍了事,只为尽快完成老板交代的工作。

当房子建成,从老板手里接过钥匙的时候,才知道这是老板送他的礼物。老木匠悔恨不已,曾经盖了那么多豪宅华庭,最后却为自己建了一座粗制滥造的房子。

我想,如果老木匠知道这是为自己建造的房子,一定会像从前一样尽心尽力,不会如此敷衍了吧。为自己和为他人做事,差别竟然如此之大。

我的一位朋友处事则与老木匠不同,无论是自己当老板,还是给人打工都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他是一家快递公司的地区代理,在唯一的女儿毕业参加工作后,转让了耗费太多时间与心力的代理业务,准备多些时间陪伴家人。按理说,50岁拥有三套房产与足够后半生花费的存款,就算不再工作也可以安稳的渡过后半生了,他却在半年后去了一家工厂打工。

每天仍然像从前一样第一个到单位,在工人上班之前安排好所有的工作,下班后检查好所有的设备,最后一个离开。他的认真负责很快得到了领导的信任与赏识,升职为车间主管,涨了两次的工资。

我不知道是否因为他做过老板,才习惯以主人翁的姿态面对工作,但是他的这种以工作为己任的态度,却是面临“中年危机”的我们可以用来学习和借鉴的。

所以说,不同的工作态度会带来不同的结果。我们为老板工作的同时,更是为自己在工作,为自己的未来而工作。这也是个人价值的体现,每天进步一点点,拥有全局观,将来不管是打工还是创业,都会胜人一筹!

03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稻盛和夫认为,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最次是“为钱工作”;中等是“为提供优质、超值的客户价值和社会价值而工作”;上等是“为提升心志、修炼灵魂而工作”。对应马斯洛需求理论,分别为:生理需要、社交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1.工作可以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要

工作可以赚取工资,满足自己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但是只为工资而工作就会产生一种不得而为之的念头,让工作变成一件痛苦和厌恶的事。

在没有能力找到更好的工作时,不妨先先找一份力所能及的事来做,先满足生存需要,再借此积累经验,努力提升自己,今后无论是继续现在的工作,还是另有选择,都会更有底气和实力。

2.工作可以满足我们的社交需要

在工作中,我们不断学习新技能,新知识,日子会过得特别充实。在不断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可以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发掘自身价值,提升个人影响力。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的罗子君常年不工作与社会严重脱节,全职太太的生活不但过得毫无安全感可言,连被离婚了都不知道自己会做什么工作。

只能在好友的帮助下,去一家专卖店卖鞋。从最初的受人排挤与嘲讽,到卖出一年都难卖出一双的高价鞋,不但回击了同学的嘲讽,还赢得了同事的赞赏,为之后的职业转型打下了基础。

在我看来,离婚对于罗子君来说是痛苦的,但也正是这种痛苦使她重获新生。脱离家庭的束缚,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将自己的经验用于工作当中,在绝望中找到自己的出路。

人是群居动物,只有不断与人交往,才能拥有自己的社交圈子,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3.工作能够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稻盛和夫被誉为“当代松下幸之助”。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52岁创办KDDI,目前是日本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讯公司,这两家公司都位列世界500强企业。他在78岁高龄出任日航CEO之后推出《干法》这本书,与读者分享自己在工作上的做法和心得。

还有我们熟知的王健林、李嘉诚、马云等成功人士在拥有财富和成功之后,仍然在辛苦的工作,他们所展现出来的自律、自强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是很多年轻人都不具备的。他们这么辛苦工作,是为了赚到更多的钱吗?答案是否定的。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一个人的钱达到一定数量后,钱对他来说已经不具备什么吸引力了。他们工作的动力只是单纯的热爱,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让他们觉得自我价值得到了实现。

结语:

稻盛和夫说过: “当你理解了工作的意义,全身心投入工作,你就能拥有幸福的人生。”2020年第一季度的经济衰落,对于求职和急于跳槽的人来说,虽然少了许多选择,但也不见得是坏事。借这个机会把心沉下来,认真的想一想自己为什么工作?先做好不喜欢的工作,才会在将来配得上更好的工作。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