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人都崴(扭伤)过脚,但并不是每次崴脚后我们都会去医院看医生,更不是一崴脚就跑去医院拍片子。所以,每个崴脚的人,都会有自己判断是否去医院的标准,或者说大家都会先初步自我判断有没有骨折。

而下面这样的场景,在我的门急诊中就非常常见:

患者一瘸一拐的进了诊室,告诉我:“大夫,我把脚崴了,您看看到底要不要紧?”

我给初步检查后,发现脚踝局部有明显的淤血肿胀和压痛,于是我建议需要拍摄个X光片来确诊有没有骨折。而这时,病人或家属就会有点不乐意:大夫,我这脚还能动能走路,肯定没骨折!不用拍片子了吧。您用手摸摸看不就知道了?

是的,在临床工作中,我发现很多人都深信:“崴了脚,只要脚能动能走路,就不是骨折”。在老百姓的心中,骨折是件很严重的事,严重到骨折后骨折的地方就不能动了不能用了。

然而,并不是这样!#辟谣#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崴脚骨折的话题。#真相来了#

1

实际上,“骨头”只是人体的“承重结构””。骨头能不能动,并不是由骨头自己决定的,而是由牵拉骨头的“筋”(肌肉肌腱)决定的。是的,“传动结构”是筋。

所以即便是骨头断了,只要筋是好的,它就依旧能“拽”着骨头做运动,虽然疼。而相应的,即便是骨头一点问题都没有,只要牵拉骨头的“筋”断了,那么骨头才是真的动不了了。

同样的道理,崴脚以后,即便是有骨折,脚也一样可以动,一样可以走路,因为筋是好的。尤其是崴脚引起一些非负重骨头发生骨折或者不严重的裂缝性骨折时,一开始甚至都没有特别明显的疼痛,过了一两天才会越来越疼。

所以,单纯的仅仅以崴脚后,脚能不能动,人能不能走路来判断有没有骨折,是非常错误的观念。而因此就不拍片子,甚至不去医院就诊,更是可能引起漏诊和不良后果的。

而实际上,我在临床见到的崴脚后拍片子发现骨折的患者,大多数都非常诧异的不敢相信自己真的骨折了,还有很多甚至觉得是拿错了片子……

2

那究竟该如何简单的初步判断崴脚有没有骨折呢?

只要崴脚,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所以都会疼。软组织损伤稍微重点也会有出血淤血,那该如何判断,这个淤血肿胀疼痛,是单纯的软组织损伤,还是合并有骨折呢?有没有简单准确适合非专业老百姓判断的方法呢?

非常抱歉,并没有

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以至于即便是骨科医生都有可能会漏诊误诊。所以业内针对这点还专门提出了很多指南般的标准。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渥太华脚踝损伤诊断标准”。我这里也可以简单介绍下,至少让大家心里有个数。

所谓渥太华脚踝损伤诊断标准,其实是通过判断有没有“压痛点”和“能不能走4步”,来初步判定“要不要拍片子”。是的,也不是判断有没有骨折,还是初步判断要不要拍片子。

简单说,就是:

下图黄色区域的4个位置(外踝、第五跖骨基底、内踝、舟骨),而且患者受伤后或者就诊时不能走出4步,哪怕是瘸着走4步,那么就高度怀疑有骨折,需要拍片子。

实际上,在临床中,因为有轻微骨折,尤其是撕脱性骨折和裂缝骨折的存在,即便患者能走出4步,只要崴脚后上图黄色的4个区域有明显压痛,一般都建议拍片子排除骨折。

这里更要强调一句的是:医生也是人,不是神,不可能通过摸一摸就能明确有没有骨折。因为有很多轻微骨折甚至X光片都很难发现,但是如果不及时发现及时固定,轻微骨折会随着走路活动而变得越来越厉害。

3

所以,对于崴脚后有明显疼痛的患者,尤其是您自己按压渥太华脚踝损伤诊断标准中4个疼痛区有疼痛的,一定要去医院及时就诊,听从医生的建议及时拍片子处置。

很可能10个里9个人拍片子都没事儿,但是我们谁都不想成为那不幸的1个,不是么?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时候,即便是没有崴脚没有骨折,由于韧带损伤严重,也是需要石膏固定治疗的,否则很可能让韧带恢复不好,变得松弛,而引起后面习惯性崴脚。

总而言之,崴脚后,如果疼痛明显,最稳妥的办法,还是及时去医院,不要大意。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