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社说典故1】

西晋名士王衍,字夷甫,出身于著名的豪族琅邪王氏,是竹林七贤之一王戎的堂弟。

王衍

王戎很爱钱,人生最大的爱好是拿着计算器(算筹),与夫人在家里日夜不停地计算自己有多少钱。他家有棵很好的李树,他想卖李子,但又怕别人得到种子,就事先把李核都钻破了。但王衍完全不同,连钱都不愿意提。

《世说新语.规箴第十》记载了一个关于王衍的段子:“王夷甫雅尚玄远,常嫉其妇贪浊,口未尝言钱字。妇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不得行。夷甫晨起,见钱阂行,呼婢曰:举却阿堵物。”王衍嫉恨妻子郭氏贪财,所以嘴里从来不提钱字。郭氏想试试他,就让下人绕床放了一圈钱,让他走不出来。王衍早晨起来后,看到钱挡路,就叫来下人说:“把阿堵物都拿走!”这就是“阿堵物”这个典故的来历。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都很清楚了,“阿堵物”指的就是钱。但是,把“物”字去掉,只剩“阿堵”两个字,还是个词语吗?如果是,又是什么意思呢?

我原本还猜测,“阿”通假“屙”,“阿堵物”这个词可能包含有“视金钱如粪土”的意思。但查了一下《古代汉语词典》之后,才发现是我想多了。原来,“阿堵”是六朝和唐朝时的一个常用语,意思很简单,就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个”。例如《晋书·文苑传·顾恺之》:“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阙少於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意思是,四肢的美丑,是无关紧要的,画像要能传神,关键就在这个(眼睛)里头。

古代汉语词典

所以,“阿堵物”的本义其实就是“这个东西”。原本任何眼前的东西都可以叫作阿堵物的,但因为王衍的这个典故,“阿堵物”就变成了钱的专称,甚至连“阿堵”有时候也可以代指钱。如清代郁植的《悲歌》一诗中写道:“吾曹意气耻阿堵,挥斥黄金贱如土。”

下面继续说王衍。即使是在帅哥如云的晋代,王衍也是个大帅哥,《晋书·王衍传》说他“神情明秀,风姿详雅”,特别是当他穿着白衣,拿着麈尾清谈的时候,为他打call为他疯狂的粉丝不要太多哦。

据《晋书》记载,王衍小时候(总角),曾有一次去拜访竹林七贤中的山涛。山涛见到他后,感叹了许久。王衍离开时,山涛目送他走远,又感慨地说:“何物老妪,生宁馨儿!”

显然,王衍小时候就长得漂亮,长大之后也没有“长残”。不过这不是我想说的重点,重点是这里又冒出一个“宁馨儿”来。这个词究竟是啥意思呢?我又一次望“词”生义,“宁”有安静之义,“馨”是芳香,可引申为美好,所以意思应该是文静又美好的孩子吧。

然后我又去查了一下,结果再次证明,我又想多了。《辞源》上对“宁馨”一词的解释是这样的:晋宋时俗语,“这样”的意思。《桑榆杂录》也解释:“宁,犹如也;馨,语助也。”原来馨字只是语助词,并无他义。《芦浦笔记》:“予读世说,见晋人言多带馨字,只如今人说怎地。”竟然是这样啊!

由此可见,“宁馨儿”的意思就是“这样的孩子”,本身并不含褒贬义。所以,山涛的话其实是:“是什么样的老妇人,才能生出这样的儿子啊!”但是,由于王衍是一个美男子,宁馨儿也就变成了一个专门赞美孩子漂亮标致的词语。

所以,王衍以一己之力,至少赋予了两个词语崭新的含义。但是,山涛的话其实还有后面半句:“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果然一语成谶!王衍虽才华横溢,官至宰相,但一生好清谈,不务实事,只求自保,最终却误国误己,还在历史上留下了骂名。蔡东藩评价他说:“王衍清谈误国,尚欲乞怜强虏,靦颜劝进,山涛谓:‘何物老妪,生此宁馨儿?’吾谓实一贼子,何宁馨之足云?”

唉!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