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振邦(1916-1997),北京人,满族。自幼喜爱京戏和民间小调,会拉二胡。曾在日本高等音乐学校作曲科学习,回国后当过中学教员。

历任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作曲,中国音协第三届理事,中国影协第四届理事,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出版有《雷振邦电影歌曲选》。

(一):童年时期

1916年5月,雷振邦出生于北京,满族人。由于家庭生活比较优裕,他很小就接触到京戏。七八岁时,便能哼唱京剧小段,还能用胡琴拉京戏以及一些歌曲。

1928年9月,雷振邦来到沈阳奉天公立学校读小学,后入南满中学。在音乐老师的熏陶下,雷振邦学会吹得一口动听的口琴,加入学校口琴队,并成为该队的指挥。他常把一些歌曲改成口琴合奏,并指挥演出。

1939年1月雷振邦去日本求学。在东京,他进了日本高等音乐学校作曲系预科。不到半年的时光,雷振邦便完成了预科专业,校长允许他跳级,转年便成为作曲系本科学生,于1942年毕业于东京日本高等音乐学校作曲科。

(二):回到祖国

1943年雷振邦回到祖国,先后在北平女子中学和惠中女子中学做音乐教员。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他在课余组织起一个五十多人的业余交响乐团。雷振邦曾把中国古曲《悲歌》改编成管弦乐的曲子,供业余交响乐团演出,这是公开演出的雷振邦的第一部作品。

1949年6月雷振邦来到中国电影乐团从事专业作曲,1955年4月雷振邦被调到长春电影制片厂任作曲,此后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0多年间,他谱写的电影歌曲一百余首,他坚持深入生活,向民间艺人学习,创作了大量的形象鲜明,优美抒情,具有强烈的民族地方色彩和散发着扑鼻的生活芬芳的音乐作品,形成他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

1960年在第二届百花奖中,他为影片《刘三姐》的谱曲,荣获最佳音乐奖。以后他为影片《冰山上的来客》、《吉鸿昌》和《小字辈》谱写的乐曲,也分别在1964年和198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举办的第一、二届“小百花奖”中获最佳作曲奖。

1968年,雷振邦夫妇被发配到吉林东丰县“劳动改造”,“文革”浩劫改变了雷振邦的生活道路。他的“弦”断了,尽管,他能作出证明自己无罪的“正义之歌”,但这一切在那个年代,无可奈何。

(三):经典作品

雷振邦最为著名的要属《冰山上的来客》和《刘三姐》两部作品了。

《刘三姐》在国内上映后,引起了轰动,剧组人员受到了周总理的接见,它是新中国第一部音乐风光艺术片。

影片以如情似梦的漓江为背景,配上娓娓动听的民歌,使古老传说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影片浓郁的喜剧色彩和乡土气息,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热烈称赞。

刘三姐清亮的嗓子“你歌哪有我歌多,我有十万八千箩,只因那年发大水,山歌塞断那个九条河。(众人合)”心里无比的痛快和淋漓尽致,莫老爷请来的三个酸秀才贼目鼠眼的小调刚落下声音,众乡亲的合音辅天盖地而来,那种气势真是大快人心,在那个时候社会是多么需要这种音乐啊。

词作家乔羽精心制作的富有诗情画意、深刻哲理的歌词,至今唱起来还是那么精彩动人。 “风吹云动天不动,水推船移岸不移。刀切莲藕丝不断,斧砍江水水不移”,吟唱着,洋溢着对山歌的回味和对人生的体验。雷振邦利用广西特有的民族曲调,经过自己艰苦的提炼加工,创作出一首首旋律优美的民歌。

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雷振邦的代表作。曲调具有新疆民歌风味,以一首塔吉克族的舞曲为素材,适当放慢了速度,并根据歌词句式的需要而改变创作。

这首乐段分节歌结构的抒情歌曲,唱的是边防战士的爱情生活,旋律婉转动听。曲中歌词的重复,不仅加强了语气,在感情上音乐诠释的层次更显丰富,每个人哼唱它时都会随着自己的心情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歌曲《怀念战友》,让人热泪盈眶,在冰山上,当战士冻死在边界时,手里仍然紧紧握着自己不能松开的步枪,凭空高潮迭起地响起那具有新疆塔吉克族风味的激情旋律,充满悲痛和心痛,充满无限怀念和追忆。“啊—–亲爱的战友,你也再不能听我弹琴听我歌唱—–”,太打动人心了。

所以有人这样评论雷振邦,说如果他没有对战友浓厚的感情,和那种撕心裂肺的经历是不可能写出这样直逼心灵的作品的。

他留下的生前流水日记,一本一本地记录着他每天在做的事情,其中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采风、整理、谱曲。从1955年到1980年,他谱写的电影歌曲多达一百余首,包括《刘三姐》、《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芦笙恋歌》、《景颇姑娘》、《达吉和她的父亲》和《金玉姬》、《董存瑞》、《马兰花开》、《花好月圆》、《吉鸿昌》、《小字辈》、《赤橙黄绿青蓝紫》等40余部影片音乐作品。

其中涉及白族、壮族、彝族、拉祜族、塔吉克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的风格,由此而诞生了大量形象鲜明,优美抒情,音乐作品,这些作品脍炙人口,深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雷振邦始终坚信:音乐来源于生活,娓娓动听的民歌,使其音乐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无数个采风的日子里,他跋山涉水,历经边疆各种恶劣天气和自然灾害,从不放弃对音乐的追求。

他去最边远的山区,找民间歌手喝酒对歌,只为把那些将日渐失传的少数民族音乐旋律记录下来。他的这种对艺术对音乐负责的态度是很多的音乐人无法比拟的。

(四):创作轶事

1982年,雷振邦一家都在长春。这一年,骆玉笙先生曾到长春进行了一次演出。雷振邦先生当时因身体欠佳,没能到现场观看,于是他便让女儿雷蕾带着录音机到现场,将骆玉笙的演唱全部录下来给他听。

雷振邦先生听到骆玉笙的演唱后非常激动,他反复听了很多遍,赞叹道:“骆老先生虽已年逾七旬,音色依然还是如此苍润、浑厚、开阔,尤其是骆先生在高音区的表现力度还是如此之强”。

在听完骆先生的代表作《剑阁闻铃》后,雷先生点评说:“骆玉笙先生简直将这首传唱了一个世纪的经典作品演绎到了极致!”二人这次在长春并未谋面的“接触”成为成就这首歌曲的前缘。

1984年,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正在紧张地拍摄、制作当中。该剧的总导演林汝为请雷振邦担任《四世同堂》的音乐总策划,负责这部电视剧中所有音乐的创作。

于是,雷振邦便指导中央歌剧舞剧院的温中甲和刚刚从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的女儿雷蕾一起创作《四世同堂》的音乐。

雷先生提出:《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经典作品之一,最好是选择最具老北京韵味的曲调,而京韵大鼓的韵律恰恰最接近这一表现形式,而且通俗、自然,易于被百姓接受。而且老舍先生就非常喜欢京韵大鼓,他曾创作过《鼓书艺人》、《方珍珠》等作品。

于是他们决定以汲取京韵大鼓中的韵律精华作为主题曲的基本曲调。确定了这一创作思路后,雷蕾很快便完成了主题歌的初稿,并得到了剧组创作人员的首肯。

作品出来由谁来演唱呢?如果请歌手来唱这首歌,必然是要模仿京韵大鼓的唱腔,而京韵大鼓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可是如果要请京韵大鼓演员来演唱的话,又担心唱成纯粹的京韵大鼓,而偏离了歌曲的原意。

经过反复的考虑,还是决定要请一位造诣深厚的京韵大鼓演员来演唱这首主题歌。这时,雷振邦想起骆玉笙先生此前在长春演出的录音,那曲韵味浓郁的《剑阁闻铃》又一次回响在他的耳畔。

于是,雷振邦先生拍案决定,一定要请骆玉笙演唱这首歌曲!然而,《重整河山待后生》虽然是汲取了京韵大鼓的精华而创作的,但是,作为电视剧的主题歌,它毕竟是一首带有很强流行音乐元素的歌曲,而骆玉笙先生已是年逾古稀、德高望重的艺术家,会不会演唱一首京韵味道的歌曲呢?

考虑到这层关系,雷振邦先生将当时正在东北师范大学古典文学系任教的女婿易茗叫到家中,由雷振邦先生口述,易茗执笔,给骆玉笙先生写了一封长达千字的信,然后将信交给女儿雷蕾,由雷蕾代雷振邦先生专程来到天津请骆先生演唱这首歌曲。

雷蕾在天津市曲艺团见到了骆玉笙先生,道明来意,并将雷振邦先生的信和《重整河山待后生》曲谱交给骆先生,而后心情忐忑地等待回复。没想到骆先生认真地看完雷振邦先生的信和《重整河山待后生》的曲谱后,很爽快地就答应了演唱这首歌曲。

录音是在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录音棚进行的,当时的录音设备不很先进,连现在最基本的分轨录音的功能都没有,乐队和歌手要同时进录音棚进行录音,稍有偏差就要从头再来。

录音那天,骆玉笙先生和数十人的管弦乐队连同她从天津带来的两位琴师一起进棚录音。走进录音棚时,骆玉笙先生说:“我唱了一辈子,头一次在管弦乐队的伴奏下演唱,又是我一生中第一次唱影视剧主题歌,有点紧张。”其实,当时在场的人心情都很紧张。

录音开始了,由于骆玉笙先生不很精通西洋音乐,对乐队指挥的动作不能马上领会,于是,骆玉笙先生就借助她的琴师,由琴师将指挥的意图传递给她,凭借这种方法与管弦乐队进行配合。

雷蕾在回忆骆玉笙先生录制《重整河山待后生》的经历时说:“骆先生果然是功力深厚的老艺术家,她在管弦乐队的伴奏下,从头至尾一气呵成。当乐曲结束后,整个录音棚非常静,过了几十秒以后,录音棚内外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和总导演林汝为都激动地掉下了眼泪,骆玉笙先生高深的艺术功力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在回忆完这段令人感动的经历后,雷蕾说:“在八十年代中期,艺术界对雅俗的争论非常激烈,而我所创作的《重整河山待后生》是一首汲取了京韵大鼓韵律的歌曲,是两种艺术形式嫁接、融合的产物,艺术的突破是带有一定风险性的。

当时,骆玉笙先生已是在中国传统艺术领域中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了,她毅然接受演唱这首歌曲的邀请,说明老艺术家的艺术心灵是非常年轻的。

一般来说,年轻人才想着去创新、去尝试,老艺术家一般比较保守,因为新的尝试如果不成功,会影响自己一生的艺术名誉,而骆玉笙先生这种年轻的艺术心灵是非常难得的、也是非常令人感动的,所以她的艺德更加令人尊重。”

随着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的播放,骆玉笙先生演唱的《重整河山待后生》迅速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老先生的出色演绎使更多的人领略了京韵大鼓的艺术魅力。

雷蕾说:“骆玉笙先生对这首歌曲进行的二度创作不仅完全体现了我当时的创作意图,而且超越了我最初的创作高度,所以这首歌才会如此成功。” 骆玉笙先生演唱的《重整河山待后生》被评选为“建国40周年最令人难忘的歌曲一等奖”,被永远载入史册。

如今,当我们重温那些经典歌曲时,有一种音乐大餐大快朵颐的感觉,雷振邦那些众多音乐作品流传至今,经久不衰;只有他为电影注入音乐的灵魂,让鲜活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只有他穷尽一生的精力把民族音乐艺术中的精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传承下去。

虽然他已离开了,但他和他的的音乐将永远在老百姓心中鲜活下去。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