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又称门风,一般指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风尚和作风。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量,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家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约束其成员,又能促进家庭成员在一种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中不断发展。

家风一词,最早见于西晋文学家潘岳的作品中。西晋文学家夏侯湛,将《诗经》中有目无文的六篇“笙诗”,补缀以成《周诗》,并给潘岳看。潘岳认为:这些诗篇不仅温文尔雅,而且可以看到孝悌的本性。为与友人唱和,潘岳因此写作了《家风诗》,自述家族风尚:“绾发绾发,发亦鬓止。日祗日祗,敬亦慎止。靡专靡有,受之父母。鸣鹤匪和,析薪弗荷。隐忧孔疚,‘我’堂靡构。义方既训,家道颖颖。岂敢荒宁,一日三省。”在该诗中,作者并没有具体描述自家家世,而是通过歌颂祖德、称美自己的家族传统以自我勉励。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对家族的传承,民族的发展都起到重要影响。钱氏家族,自先祖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国王钱镠开始,历朝历代皆有俊杰涌现,一直绵延了一千多年。钱氏家族的人才,特别是在近代100年间形成了“井喷”,还被人编成绕口令的“一诺奖、二外交家、三科学家、四国学大师、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其中,最为出名的是两弹一星“三钱”——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以及钱基博、钱钟书父子,钱穆、钱逊父子,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等等家风作为家庭的文化和传统,表现的也是一个家庭的气质和风习,反映出一个家庭有别于其他家庭的不同之处。它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并不必然具有正面的意义。有的家风可能是勤奋俭朴、为人忠厚、待人有礼;也有的家风可能是狡诈刻薄、游荡为非、忿戾凶横。

因为如此,对家风、门风或称誉或贬损,也就并存于历史文献中。如《魏书》卷三十八说:“刁氏世有荣禄,而门风不甚修洁,为时所鄙。”卷四十七也有:“及道将卒后,家风衰损,子孙多非法,帷薄混秽,为论者所鄙。”《隋书》卷四十九也说:“子实不才,崇基不构,干纪犯义,以坠家风,惜哉!”可见,即便是在传统社会,被视为传家久、继世长的,也只有耕读、忠厚、清廉这样一些美好的品质。

家风正,民风淳,国风清。良好的家风不可缺失,它不但有着显著的社会功能,如价值观传递、维系社会稳定等,还能为文明家庭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现代家风的传承,要与时俱进,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建设新型家风,既要守护传统美德,又要适当吸取现代成分,如家庭民主、社会责任、进取精神、人生价值等。还应该站在现代文明的发展高度,在开放多元、民主法治的层面上谈家风;要融入现代精神,剥离传统文化中保守、落后的成分,提倡发展与创新。党员干部要带头培育良好家风,领导干部应把家风建设作为必修课。要从自身做起,认真地学习家训,传承家风,从先人身上汲取营养,应特别注重传承老一辈革命家注重家风建设的优良传统,持“榜样典型”助推“家风”完善。要树立“看齐意识”,积极向“不为儿女谋私利”的杨善洲、“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的谷文昌学习。培育良好的家风,是每一个家庭的崇高使命。为此,好家风就是一股化风育人的绵绵春雨,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滋润。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