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喜欢学习,绝大部分的家长都会采用各种方式强迫孩子学习。在这种逼迫下,确实有不少孩子成长起来了。

但也有部分孩子,家长怎么逼都没用。他们就是学不进,强制学习大概率不会有好的结果,无数家庭矛盾甚至悲剧都是因为这个引起的。

在《我爱我家》这部家庭剧中,调皮鬼刘星长大后对他妈妈刘梅说了这么一段话,你当年为什么不送我去补习班。刘梅回答,我当时问过你啊,你自己不去的。

刘星抱怨,我当时小,不懂事。但你懂啊,你当时就应该逼我去啊。刘梅当时的反应是目瞪口呆,无言以对。

显然,在文艺作品里面,基本都是正面引导。但有部分老师对这个问题也有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具备学习能力,有的学生逼迫也没用。

l 只听不练的学生基本没前途

很多学生有一个论调,那就是我们不是不喜欢学习,我们其实是不喜欢做作业。尤其是在初中,这个论调相当有市场。

其实,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内心是排斥学习的。不喜欢做作业只不过是借口。因为上课学习是听老师讲课,听多听少无所谓,不存在任何的负担。

但自己做作业就不同了,这需要完全理解老师上课的内容,然后通过作业的方式来加深理解,掌握知识,并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

很明显,后者比前者的难度大得多,不喜欢做作业,事实上就是一种逃避,本质上是对自己能否掌握老师上课讲解的知识毫无信心。

l 自我安慰型的学生很难有发展

有部分学生,家长对孩子有一种盲目的自信。经常可以听到有家长这么说,我们孩子只不过没有怎么怎么,如果我们也做了,我们孩子肯定可以如何如何。

这个论调的背后就是对自己的孩子无限高估。觉得自己的孩子什么都行,只不过是缺乏一定的训练,或者说缺乏一定的运气。

然而这部分家长却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事实。通常这么说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在现阶段是比不过其他学生的。

既然现阶段比不过其他学生,那么又如何能证明孩子的潜力?显然,这类的假设毫无意义,不过是家长的自我安慰。这种安慰背后的逼迫就显得毫无意义了。

l 能力和期望不匹配

绝大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能读一个好学校,最好是重点中学的提高班。因为那里有最好的师资和学习环境。

然而,很多家长忽略了一个现象。重点中学是需要择校的,是需要选择一些学习能力突出,成绩优秀的学生。

尽管现在有关部门明令禁止挑选生源,但这只不过是为了教育公平。本质上,达不到一定层次的学习,去重点中学不见得是好事,成绩垫底是小事,丧失信心问题就大了。

在重点中学学习的同学,如果能力不匹配,会相当困难。这种困难无论家长如何逼迫也不会有任何效果。

l 确实有部分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

不能否认的是,确实有部分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9年义务教育没有留级,这部分学生,初中毕业后,甚至不具备小学生的能力。

不过这些学生并不等同于废材,只不过他们的兴趣不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上,并不代表他们在其他领域没有天赋。

相当部分的技工人才,文化程度并不高,但他们在自己的领域中却能够得心应手,有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对于这部分学生,家长强制学习基本不会有太大的作用。即使在高压下勉强学习,大概率人在心不在,这样的学习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一些思考:

绝大部分人本性是懒散的,是不愿意努力的。这是人性,尽管相当部分人都不愿意承认,但这是事实,不可能改变。

主动学习,有强烈求知欲和好胜心的学生毕竟是少数,绝大部分学生依然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督促和逼迫,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并非所有的学生,家长的逼迫都有用。也确实存在部分学生,或因为能力,或因为态度,或因为目标不同,无论家长如何逼迫都不会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如果不问青红皂白,一味地拔高目标,依靠什么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手段来强迫孩子,效果一般不会太好,甚至可能带来严重的负面结果。

在督促孩子学习这件事上,家长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尽可能客观地评估自己孩子的能力,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在这个基础上的逼迫才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