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联储明确表态在2023年之前至少要加息两次,而中国央行则采取了降准和定向降息的方式,比如通过降息减税的方式,为一些小微企业提供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例如: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央行7月15日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为何美联储和中国央行采取了截然不同的货币政策呢?这就要从两个国家的经济基本面以及采取不同货币政策背后的一些逻辑说起。

美国的货币政策为什么大规模“放水”?

在去年全球爆发大规模疫情之后,欧美和日本等亚洲国家都采取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释放大量的流动性来防止经济衰退,给市场提供较好的流动性,使经济运行更加平稳。但是中国政府并没有采取类似的大规模“放水”刺激的货币政策,只是在财政政策上进行了一定可控的赤字政策,来稳定经济发展。

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全球大多数国家,对疫情的发生是有点惊慌失措的,所以不择手段的推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短时期之内快速实施。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欧美整体经济暂时得以稳定,资本市场表现非常强劲,道琼斯指数从去年到现在的上涨幅度超过了40%。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包括消费类产业业绩表现相对良好,整体经济稳定,老百姓的就业率也在稳步提升。应该说,对经济发展而言,短期的宽松货币政策起到了比较好的支撑作用。

然而,这种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美国在疫情期间给每人每月发放了大约2500美元左右的疫情补助,到现在这种补助依然存在,导致很多美国人,尤其是基础产业工人、售货员、餐饮业就业者等普通劳动者的实际工作收入比疫情补贴高不了多少,而且还不稳定。部分美国人就赋闲在家不愿上班,不劳而获坐等补贴,导致美国劳动力缺乏、用工成本直线上升,小时工资快速攀升。

美国企业发展承受了一定的财务成本压力,未来的发展趋势不容乐观,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带来了房地产价格飙升、生活成本直线上升等负面因素,通胀数据创下了2008年8月通胀5.3%之后的新高,CPI同比增幅达到了5%,使整个社会物价水平出现结构性上升。面对通货膨胀,央行通常会采取加息的方式来抑制通膨水平进一步上升。

为防止通胀上升带来整个社会融资成本上升,给企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美联储为了抑制通胀,对于包括美国股市在内的各种大类资产的潜在暴跌风险不断吹风,表示在2023年之前至少加息两次。受此影响,美国道琼斯指数在昨日出现了近期较大幅度的下跌,市场的恐慌指数VIX一度突破了30%,市场的不安投资情绪因素也蔓延起来。

同时,由于老百姓担心通胀上升带来利率水平上涨,对于购房置业等也采取了观望态度,在这个背景下,美联储预期加息也会抑制房地产价格的进一步上涨。从投资的大类资产类别角度来说,美国股市目前已经出现机构过度持仓,出现过度信贷投资的现象,背后存在的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

那么再推演下去,老百姓也会担心未来加息以后对自己收入的影响,也减少了一些消费支出行为,比如旅行、更换汽车等。因此,进入6月以来,美国的消费整体水平处在一个抑制的状态,另一方面,美国十年期国债的水平虽然近期有一定向下的调整,但是从去年年底以来,国债收益水平上升将呈现出一种刚性的现象。

在这个背景下,美国十年期国债期货的价格持续走低。国债价格的下跌通常是在六个月之后,就预示着利率水平上升会蔓延到整个资本市场,将会给美国的股市带来巨大的风险。那么,美国十年期国债期货价格的下跌,对于美国股市未来6个月以后的见顶,将会起到规律性的指引作用,所以我们不建议增持美国的股票以及美国债券的持有

中国的货币政策为什么“宏观审慎”?

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相反,中国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是本着宏观审慎的原则。在去年疫情发生以后,我们政府和各种金融机构的战略研究,采取的货币政策举措,都是本着宏观审慎的原则,采取“六稳、六保”的综合措施,将中国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放到首位。

同时,针对我们国家在目前“新兴 转轨”的一个特殊时期的窗口,并没有采取跟欧美一样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放水”去刺激经济。因为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与美国不同,美国的资产类别中,科技大消费比重较大。我们国家的资产类别中60%以上都是传统产业,整个新兴产业,比如科技、医疗、消费,整体占比并不高。所以,如果我们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引发经济滞胀。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采取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不会提高经济增长率,反而会造成物价水平快速攀升。我们金融政策的两个基本原则是物价稳定和解决就业,国家还对一些中小银行采取了降准,包括定向降息,优化金融对实体产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乡村农村经济的支持,通过延期暂缓本金、暂缓利息偿还的方式,给企业提供更有效率的货币政策支持。

经过过去一年的疫情,我们的货币政策是卓有成效的。整体经济增长远远超过了美国和其他的一些采取极度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而且我国经济质量也优于欧美,形成了一种普惠性的金融政策,对实体产业优化支持。

欧美国家的经济数据指标虽然看上去也不错,但是越来越被资本和技术所垄断。

美国排名前20名的上市公司占据了美国经济很大一部分的份额,而美国的微小企业、底层老百姓的收入并没有结构性的上升。资本的财富积累在加快,靠工薪收入的底层老百姓的货币购买力价值在不断下降。所以说,美国呈现的分裂型社会,是经济中长期不稳定的一个内在原因。

从大类资产投资角度来说,相比美国而言,我们国家在不断的打击股市的操纵市场行为,而不是纵容流动性牛市。在不断的约束市场、规范投资的前提下,我们的股市呈现出系统性、稳步上涨的格局。而且越来越多的全球投资基金在增持中国的股票,今年外商在我国实体产业的投资比重也位居全球第一,这说明我们的货币政策是受到全球投资者认可的。

在此背景下,我国十年期的国债期货的价格,从今年3月最低96元的水平,上涨到目前的99元,出现结构性上涨的趋势。也就是说,我们国家会维系长期的基于LPR加基点的定价模式,降低长期利率,鼓励更多企业进行长期的投资。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十年期国债价格水平的上涨,是符合中国经济中长期看好的基本面的。

另一方面,我们针对有一定投机泡沫的房地产市场,采取了对房地产商的三条红线约束,限制过度开发、过度营销的不良商业行为。针对投资性购房,进行利率上浮的调整,抑制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泡沫,使得越来越多的资金能够进入实体产业当中。

从去年疫情以来,中国在以芯片为主的科技行业、军工、大消费等门类,以及生产疫苗的生物制药板块,都出现了结构性上升,当然还有一些类似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相关产业链,都出现了数倍乃至十倍的价格上涨,说明我国在宏观审慎的货币政策、产业结构优化的背景下,高附加值的新兴经济行业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使新经济在整个资本市场的比重越来越高,这些板块将是投资者比较青睐的投资方向。

当然,在我们双碳经济时代到来的背景下,我们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要达到碳达峰、碳中和的绿色环保经济目标,无疑会对我们大宗商品市场带来一些结构性的、短期的供给紧张的影响,会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出现结构性的上涨。从去年以来,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对我们实体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国家相关部门连续出台措施,抑制大宗商品价格过快的增长,保证实体产业供应链体系中原材料成本相对平稳,使得整个经济在“六稳、六保”的背景下稳健有序的发展。实际上,我们通过抛储和增加进口的规模,对大宗商品产生了较好的抑制作用,所以经过前一阶段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产生的对经济一些扰动之后,现在整个经济进入到相对稳健的良性发展轨道当中。

综上所述,为什么美联储和中国央行采取了截然不同的货币政策?都是基于各国政府对当前经济的一个战略判断,选择了适合自己国情的、最优的金融政策。所以两个国家的这个央行采取了不同的货币政策举措,各有各的道理,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

展望未来全球经济,虽然在一小部分以欧美为首的、所谓的“逆全球化”势力的影响下,暂时会受到一些负面影响。但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未来世界经济的融合在浩浩荡荡的发展趋势不以某一个人、某一个国家的意志为转移,包括人类大同目标、绿色经济发展、人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将会逐步摆脱疫情的影响,呈现出更加绿色环保、更加有效率、更加稳健的发展。

相反,美国的大类资产市场追求短期的一些经济状况的改变,这种饮鸩止渴的、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必然会带来巨大的资产价格风险。所以越来越多明智的全球投资者纷纷从美国股市等大类资产市场撤出资金,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各项资产进行投资,越来越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内在价值。

作者简介:王红英,公司金融顾问CFC特聘专家,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近三十年证券、期货从业经历,是国内首批计算机程序化交易及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专家。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