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在电脑和手机上,文字输入是大家熟悉的操作。但是说到输入,很多人只想到先输入单词,而符号的输入,包括标点符号和特殊字符,往往被忽略。从概念上来说,这似乎是一件很琐碎很简单的事情,不值得单独讨论和研究。

真的是这样吗?请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英语中正确的单引号,缩写中的撇号,脚的“撇号”是符号吗?它们是垂直的还是弯曲的?

代表一个范围时,连接前后数字的横线符号是键盘上加号左边的那个吗?这个键是减号吗?

外国人名字里的点怎么打?这个点有多大?

从网上甚至很多印刷文章中的用法来看,人们对符号用法和输入法的掌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但是,只要掌握一点基本知识和技能,正确输入和使用符号是非常容易的。下面我将总结一些容易误用的符号,并说明各种平台输入符号的一般方法。基于我的学习和使用经验,本文将不按照符号的用法进行分类,而是按照符号的“外观”进行分类,将几组形状相似、经常相互混淆的符号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和解释。

本文涉及的主要符号及其输入方法。

以及各种“省略号”

引号的弯曲和平直度

把引号放在前面,不是因为它使用率最高,而是因为它最容易被误用。众所周知,引号不是一个符号,而是一对符号,可以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双引号” “(U+201C和u+201d左/右双引号)或单引号’ ‘(u+2018和u+2019左/右单引号),即所谓的“弯引号”。但键盘上只有一个“引号”键,输入的不是“正版”和弯引号,而是竖'(U+0027撇号)和“(U+0022引号),即所谓的“直引号”。这种违反直觉的排列方式其实是打字机时代的遗留物:为了节省空时间,减少机械结构,打字机的键位排列思路是“一个可以少一个”,而现代键盘为了适应习惯,原封不动地继承下来。

两种引号

中国用户可能对这个问题感觉不明显,因为中文输入法中任何一个引号键都会输出弯引号。“按一次是前引号,再按一次是后引号”是小学信息课会教的公式(虽然明显不严谨)。但是对于几乎不需要输入法辅助的英文用户来说,直接用直引号省事是比较常见的做法。所以引号的“弯”和“直”的区分是西文排版的入门课程之一。翻开任何一本英文排版书,几乎都能找到对直引号的痛批,理由很明显——太难听了。在排版中使用直引号(常被戏称为“打字机引号”或“哑引号”)被认为是一种懒惰或业余的行为。

MacOS和iOS作为一家以设计为导向的公司的产品,显然不会“放过”这种审美缺陷。默认情况下,所有直引号将自动更正为弯引号对。以Word为代表的大部分排版软件都会这么做。但对于工作涉及代码编辑的用户来说,这种替换显然会带来麻烦(代码中几乎所有的引号都是直引号)。所以建议关闭引号自动更正功能(大多数软件的“编辑”>“在“替换”菜单下),用组合键输入引号:左边的双引号和单引号分别是Option+[和Option+],对应的右边引号只需要分别按Shift键即可。iOS键盘默认输入已经是弯引号,长按可以得到直引号。

要不要用中文引号?

但是引号输入还有一个中国特色的问题,就是要不要用“直角引号”(“”、U+300C和U+300D角括号)。

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国标规定中文引号的形式与西文相同,但中文互联网上直角引号的流行程度似乎已经超过了前者,成为了很多网络社区的书面或事实标准。至少在两三年前,输入法提供切换引号的设置选项已经成为一种惯例。国行的新MacBook甚至把直角引号直接印在了键盘的花括号键上,中文可以直接用Shift+[/]。

键入,按住iOS中文键盘上的引号键即可输入。

Mac产品新的中文键盘布局(

问题是,很多人用直角引号只是作为一种随大流的选择。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用,和原来的用法相比有什么优缺点,所以经常会打出“‘”这种不伦不类的用法(双引号要嵌套在单引号里面,输入时会被macOS自动处理)。其实直角引号的推广始于知乎,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左右。在知乎上以“直角引号”为关键词搜索,仍然可以看到当时的大量讨论和争议。

两个引号在不同网页设置中的显示效果

一般来说,直角引号的倡导者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与使用冒号、分号等标点符号的东亚文字全角版本不同,弯引号缺少一个中文专用版本。无论中文还是西文,弯引号都是同一码位的同一对字符,其外观完全取决于字体。在中西文混排的场合,由于西文字体的应用,弯引号往往显示为半角,与汉字及其他中文标点符号有很大区别,从而对排版效果产生不利影响。第二,提倡者认为直角引号的形式更符合方块字。第三,直角引号在香港、台湾省和日本是官方规范,这也为其“导入”简体中文世界提供了依据。

本文无意对两个引号的选择下结论,也缺乏这样做的资格和必要性。但无论站在哪一边,都应该基于技术或审美的原因做出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出于对标准原教旨主义的遵从(请注意,海峡两岸关于标点符号的标准文件不是强制性的)或不必要的“风格”和“潮流”之争。

撇号和角标记

最后,有必要提一下撇号和角号,它们是常见的符号,由于与引号相似,经常被误用和混用。

Apos tro phe是英语中用来表示所有格(约翰的苹果)和省略号(不是)的符号。它的正确形式是右单引号,即'(U+2019右单引号),所以也要避免使用直引号。另外,在摇滚的情况下要特别注意撇号的方向:字母n两边的撇号很容易被系统自动“纠正”成一对引号;这也是为什么建议尽量用组合键直接输入引号,而不是依靠软件来纠正。

角符号(质数)是测量单位中常用的符号,包括用于英尺、分钟等的角分钟(U+2032质数)。以及用于英寸、秒等的角秒”(U+2033双撇)。macOS和iOS上没有这组符号的快捷输入法;很多西文字体也不含,输入正确往往导致排版效果不佳。所以有人认为,除了在使用时调用符号面板输入,用直引号代替也是可以接受的折中方案,可以开启斜体,更好地模仿原符号的倾斜。(但是注意不要用弯曲的引号,因为角形符号的形状无论如何都是不能弯曲的。)

角度符号几种常见用例的比较

各种“水平线”

另一组像引号一样经常被误用的符号可能是各种“水平”符号,包括连字符、连字符和破折号。一方面,它们数量众多,形式相似;另一方面,它们在汉语和英语中的形式和用法并不完全对应,因此它们更容易被弄错。

中英文各种水平线用法的比较

为了便于讲述和记忆,我们把这些符号从短到长进行了整理。最短的横线是连字符-(U+2010连字符减),也是最容易输入的,就在键盘上数字0的右边。但与大多数人的直觉相反,连字符大多数时候不需要手动输入:它们的主要用途是将长的西文单词分成两行,由软件自动添加到行尾。需要手动断字的场景,基本上只存在于由多个部分组成的名字或单词中,比如劳斯莱斯、打地鼠等等。

那我们为什么会认为连字符是高频符号呢?这是因为它经常被用作较长的破折号。在西方语言中,有两个连字符,一个短,一个长,即-(U+2013长破折号)和-(U+2014短破折号)。它们的名字

金属字体图,其中C的长度为1 em。(

连字符在英语中被广泛使用。先看短一点的短跑。它用于连接各种数字(第1-10页)、日期(周二-周四)、年份(1949-2018)和地名(一列京沪列车)。也用于两个人提出的一些理论和概念中(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至于较长的em破折号,它在英语中的作用和汉语破折号非常相似。用在括号前后(类似逗号),引出补充说明或列举(类似冒号),标记间断或间隔等。

在macOS上分别按下Option+-(即连字符键)或Option+Shift+-可以得到两种连接号。在iOS的英文键盘上,你可以在按住连字符键弹出的浮动栏中看到它们。

以上是英文的情况。这些横线在中文里是怎么用的?首先,连字符在中文里没用。其次,对于起连接作用的符号,国内标准将其细化为短横线、直线、波浪线三种,分别对应前面提到的en dash、em dash、和~ (U+FF5E全角波浪线)。至于三种形式各自的用途,国标的列举过于复杂,缩写的方法是:em破折号和波浪线可以互换,表示时间、地区、数字的起止;其他表示“连接”的场合用破折号。

至于最熟悉的破折号,实际中的用法并不统一。最常见的方法是连续使用两个长破折号。这个用例的问题在于本质上是两个独立的字符,所以如果字体设置不正确,会产生中间断开的视觉效果,不符合规范;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后半部分会被挤到下一行的开头。所以占据两个汉字空的(u+2e3atwo-emdash)在排版时有时会被用作破折号,相应的问题当然是输入不方便。

至于中文环境下这些符号的输入,基本上和macOS上的英文没什么区别,众所周知多余的破折号是用Shift+-“输入的。iOS上的情况比较混乱。请参考下图。

iOS键盘上的各种水平线

各种“点”

句号

在中文里,除了最常见的圈句号。(U+3002表意句号),科技用户也一定经常看到用全角句号(U+FF0E全角句号)作为句号的做法,这种做法接近英文的句号。这是为了避免与数字0和字母O等“圆”字符混淆(想象一下它们被用作下标并位于句尾的情况)。另外,在国内的参考标准中,作者、书名等属性也是用英文句号代替的。

Alef-Zero还是Alef-Circle?

MacOS的中文输入法直接没有全角句号的组合键。需要按Shift+6打开标点输入面板,按tab切换到符号选项卡,然后往下看。在iOS上,按住中文键盘上的英文句号按钮可以找到全角句号。

省略

中文几乎每个人都可以输入省略号,Shift+6的组合会输出两个连续的…(U+2026水平省略号),这也是中文省略号的标准形式。问题是,按照国内的标准,省略号要高度居中,所以也有使用两个数学专用(U+22EF中线水平省略号)作为省略号的做法(在iOS中文键盘上长按省略号可以看到这个字符)。其实这是一种“造”形害(意)——标点符号的形状要通过调整字体来控制——也不值得提倡。

一般掌握不好的是英语省略的输入法。其实很多英语用户想不通,原因都是拜打字机所赐。当时因为键盘上没有省略号的位置,人们的权宜之计就是三个句号一起用。(U+002E句号)代表省略号,有时空加在两者之间,即…这种不规律的习惯一直保留至今。虽然大部分自动纠错机制会自动把三个点替换成正确的省略号…,但是正宗的输入法还是值得记住的:Option+;(分号键)。在iOS的英文键盘上,按住句号就可以输入省略号。

省略号的打字机用法和标准用法

分隔点

“空格”这个名字听起来可能很奇怪,但其实是一个经常使用的标点符号。外国名字(乔布斯)、歌词(“天净沙秋思”)、节日、纪念日(“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中的“点”都使用空格标记。

按照标准,空格号对应的字符是(u+00b7中间点)。但是因为形式上和它们相似的符号太多了,很多人会打开输入法的符号列表找一个,经常中枪的有(U+2022 bullet)甚至●(U+25CF黑圈),看起来比较奇怪。还有一些用户不知道空格数字的输入法,用连字符、空大小写,甚至英文句号来代替,这显然是不规范的。

哪个是乔布斯?

其实输入空格数字很简单:大部分中文输入法都是把这个字符映射到~键(也就是主键盘区紧挨着数字1左边的键),然后直接按下就可以输入了。iOS的中文输入法直接提供了空格号。

指出根据国家标准,空格数在形式上应占据一个汉字的宽度。这就导致了和中文弯引号一样的问题:中文空格数字没有单独的码位,和西文混合使用时,因为调用西文字体,往往显示为半角。这个问题目前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有意见指出可以用日语(U+30FB片假名中间点)代替,但输入难度和兼容性明显有问题。

“看不见的”符号

回车的“软”与“硬”

用“符号”来形容回车键似乎有些奇怪,但如果打开Word,轻敲回车键,就会看到一个淡蓝色的段落标记,可以选择、移动、删除,这就是它符号身份的证明。回车不仅被程序当作符号,还有一个特殊的码位(U+000D回车)。当然,它确实有着不同于普通符号的特殊身份——控制角色;换句话说,它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一些控制功能。

与回车相关的一些疑惑也源于这种双重身份。比如Word文档打开项目号时,按回车键会增加段落号,但有时我们只是想在原段落上增加新的一行;在微信中,按下键盘右下角的蓝色键(相当于回车)就会发送消息,但有时候我们只是想把消息分段。在这两种情况下,软件都将回车操作理解为控制功能(创建一个新段落或发送一条消息),尽管我们的预期结果更具语义性。那么,有没有一个“符号”不具有控制意义,仅仅表示换行符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所谓的“软回车”,它在Unicode中的身份是U+2028行分隔符。

软回车和硬回车

在桌面系统上,软回车的输入方式取决于软件。大多数数字处理软件可以用Shift+Enter得到软回车;但是在某些软件中这个组合键被其他功能(比如数字)占用的情况下,也可能是Option+Enter。在iOS上,如果没有外接键盘的帮助,输入软回车相对困难。更可行的方法是为它设置一个自动替换短语。一些设计良好的iOS应用可能也会在软键盘上方的工具栏中提供这个符号(比如OmniOutliner)。

“软”和“硬”回车的区别主要适用于格式化文本。在纯文本中没有“段”的概念(只有“行”),所以没有“软”和“硬”之分。至于特殊的Markdown,两个连续的换行符对应渲染结果中的新段落,而如果想得到“软回车”,就要输入两个空框,然后按一次回车。

最后一点,enter不是调整排版的工具。任何行距、段落间距都要用排版软件的样式设置来处理;打开新页面的方法不是一路输入到底,而是插入分页符。

空单元格和制表符

把空单元格输入的方法拿出来,好像很可笑。但是如果在Unicode字符集里搜索“空格”,会看到十几种不同的“空大小写”。他们不仅仅是“汉字四种写法”这样无聊的学究,实际上在排版和字符显示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日常使用,除了最常见的空格(U+0020空格),最好知道非换行符空格(U+00A0不换空格)的用法。顾名思义,非断行空网格的主要作用是禁止所在位置断行。比如在10公斤,2018

在这个用例中,如果在数字和单位、符号和单词之间的空网格中断线,显然会使读者感到困惑。此时空不带换行符的情况,可以将空的正反面整体标记为白色,迫使它们在同一行。此外,在HTML和TeX等标记语言中,连续的普通空 case会被当作一个空 case处理,使用不换行的空case可以绕过这个限制,可以得到连续的空white——这也是为什么它又被称为“hard/[

两端对齐时普通空网格(顶部)和非换行符空网格(底部)之间的差异(注意红色部分)

换行符空大小写的输入方式因软件而异,比如Pages中的Option+空大小写,Word中的Option+Shift+空大小写,在HTML中可以标记。

和回车一样,空 grid也不应该被滥用为控制排版的工具。标题居中,段落缩进(即“第空两个空格”)要靠排版软件的样式设置来实现。空点阵达到的上述效果是灾难性的。

最后,tab键对应的tab字符(U+0009水平tab)也是类似空大小写的字符,通常占据四个空大小写。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制表符原本是用来在打字机上创建表格效果的,但这在丰富的文本流行的今天已经变得越来越过时和粗糙。现在的tab键只是用来控制段落缩进的。在编程界,是用tab还是空 case进行代码缩进,是一场不亚于Vim和Emacs之战的圣战,但这已经超出了本文的范围。

疑难字符集合

音调字母

英语中很少使用声调字母,但由于汉语拼音的普及,声调字母成为了汉语世界的普遍需求。带声调拼音字母的输入,原则上是通过“借用”带读音符号的拉丁字母,以及它们与拼音坟墓四个声调的对应关系:尹平-(马克龙)、阳平-(急性)、上声-ˇ(卡隆)、去声-`。

在iOS上输入带声调的字母非常简单:只要按住相应的字母键,就可以在弹出的浮动栏中看到。这种技术对中文和英文输入法都适用,但带首字母的字母只能在中文键盘上找到。在macOS上,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切换到中文输入法,直接输入需要注音的单词的拼音,然后按Tab键,你会发现韵母上的声调。反复按Tab直到看到想要的音,然后直接按enter就可以上屏了。另外,较新版本的macOS借鉴了iOS上的交互模式,长按键盘上的普通字母可以看到相关的音调版本。

声调字母的输入

数学符号

在加减乘除四个最常用的运算符号中,只有加号+(U+002B加号)可以直接在键盘上输入。键盘上的减号其实是连字符,不是数学上的(U+2212减号);乘法和除法根本不是(应该分别是U+00D7 ×乘法符号和U+0F7 ÷除法符号)。因为类似减号和乘号的符号太多了,即使使用符号面板也非常容易选错。如果需要经常使用这些符号,建议为每个符号指定一个自定义短语。

此外,macOS和iOS的输入法都支持在输入符号名称的拼音时显示候选词中的符号。但该功能打出的四个操作符号并不是上述的标准形式,而是表情符号的“加粗版”(在Unicode中,属于丁巴兹的范畴,即装饰性字符),在标准使用中应该避免。

我们也知道一些字母在科学上有特殊的含义。有时候,风格上的差异,比如大写、粗体、衬线,会对语义产生影响(比如功能符号有小写、斜体、衬线)。这些符号规范的输入方法不是输入普通字母然后用字体设置改变样式,而是使用Unicode中数学字母符号块的特殊字符。在macOS上,这些符号可以在字符输入面板的数学符号类别中找到,而在iOS上,你只能依靠自定义短语或第三方应用程序。

请注意手动输入的数学符号和Unicode指定的数学符号在宽度和形状上的差异。

顺带一提,有时候在Twitter上可以看到一些非常奇怪的用户名,和系统默认字体明显不同。其实这是利用了上述数学字符的样式是特定的原理,所以有显示时忽略系统字体的“特殊效果”。

版权、商标符号和其他

常用的版权和商标符号(,,),在macOS上可以通过Option+g/r/2输入。Word的自动更正将用相应的符号形式替换(C)、(R)和(tm)。与之相关的常见误用有两种:一是用作中文输入法建议的表情符号版本;第二种是手动输入TM,然后改成上标。

事实上,macOS几乎为每个选项+字母/数字键的组合都安排了一个特殊的符号。如果再按Shift,会有更多的字符可以直接输入。如果读者有兴趣,不妨反过来再试一次,挑选一些可以利用的特别回忆。

按下Option和Option+Shift时macOS键盘的符号映射

符号输入方法概述

当然,很多时候我们用错了符号,不一定是因为不知道用什么,而是不知道怎么输入,或者是觉得太麻烦,不想输入。虽然上面解释了符号的使用,但是给出了每种输入模式;但是由于篇幅有限,提到的符号只是Unicode的冰山一角。所以,在文章的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常用的符号输入方法,以便以后应对任何符号输入需求。

一般来说,有以下四种方法,它们在学习成本、效率和灵活性方面有不同的表现:

通过组合键:即通过按下特定的按键组合来输入字符,如通过 Option + [ 来输入左双引号 “。这种方法的效率最高,但缺点是存在学习和记忆成本,并且可能和第三方软件的快捷键冲突。

输入面板:即通过在专用的符号输入窗口或软键盘中点击来输入字符。这种方法学习成本最低,但使用起来也最麻烦。

自动更正:即软件自动用正确的字符替换符号,如将两个连字符更正为长连字符。这种方法学习和使用起来很便宜,但缺点是不够灵活,在不需要纠正的时候(比如写代码的时候)需要额外的步骤来关闭。

通过用户词典:即预先定义好一系列容易记忆的输入码与所需字符的对应关系,以便您在输入时直接选择候选词。这种方式效率高,灵活性强,但是搭建起来需要一定的成本。

另外,现在的用户每天面对的不仅仅是一台设备,而是很多外形不同、操作系统不同的设备。不同平台在支持符号输入方面也各有特点:

macOS 是一个对符号输入特别友好的系统。如上所述,默认键盘布局为各类常用特殊字符提供了组合键。任何文本框中,都可以用 Control + Command + 空格呼出功能完善的符号输入面板,可以分类检索或者按名称搜索;中文输入法下按 Shift + 6 可以呼出标点选单。macOS 还具有系统级的 自动替换和自定义短语功能,并且可以通过 iCloud 与 iOS 设备同步。

Windows稍微麻烦一点。Windows的默认键盘布局不提供太多的符号输入组合键;由于软件开发环境比较碎片化,所以也很难在系统层面提供文本替换功能,基本上需要各个应用都支持(比如Word自动纠错)。不过Windows内置了一个名为字符映射表的输入面板,可以在开始菜单的附件中找到。同时,系统中很多地方可以通过输入字符的Unicode编码,然后按Alt+X来获取字符(比如输入221A后按Alt+X可以获取根号√)。

在早期版本的iOS中,符号输入功能较弱。但经过多年的进化,如今的内置输入法已经相对完善。中文键盘和英文键盘都提供了很多现成的常用字符,长按一些键位就可以看到更多与之相关的字符。此外,还可以安装Symbolay、UniChar等第三方app,获得字符分类列表、键盘扩展等功能。

Android平台碎片化严重,甚至没有通用的默认键盘,无法一概而论。如果只考察第一方app,Gboard和Google拼音输入法可以直接输入大量特殊符号。此外,由于平台的开放性,安装第三方工具进行文本替换和符号输入非常容易。以Unicode为关键词搜索Play Store,可以找到大量这样的app。

Windows和macOS字符输入面板

综上所述,我的建议是采用“分层处理”的策略来满足符号输入的需要:

对于常见、高频的标点符号(将在下文列举),应当记住直接输入的按键组合。对于常用但在移动设备上输入不便的符号,或者相对不常见、但自己使用较多的符号(例如理科可能会较多地用到专用数学符号),最好用文本替换功能为其指定输入码,以便用到时快速、准确地输入。对于其他低频使用的符号,偶尔用到时使用符号输入面板(电脑上)或第三方 app(移动设备上)即可,没有必要花费过多时间提前学习组合键或设置文本替换。

另外,还有很多可以方便符号输入的效率工具,比如跨平台的TextExpander,macOS上的【launch bar】https://www.obdev.at/products/launchbar/index.html),还有【Keyboard Maestro】https://www . Keyboard Maestro . com/main/),不过,这些工具的主要功能并不是符号输入,这里就不赘述了。

最后,考虑到大量的符号,当遇到奇怪的符号或不确定其用法时,可以使用以下文档和工具作为参考:

Unicode 的官方 字符列表是符号名称、形态和用例的权威参考,只是检索起来相对不便。Unicode Table 是一个非常全面和美观的网页工具,可以按照编码、名称等检索 Unicode 字符,还可以将陌生符号粘贴到搜索框来反向查找。GB/T 15834—2011 是中国关于标点符号用法的国家标准,强烈推荐通读。《中文排版需求》(CLReq) 是 W3C 描述中文排版需求与问题的文件,目前尚处于草案阶段,但已经比较完善。文档的 §3.1(标点符号与其排版)及附件 A(中文标点符号表)对中文标点的相关技术问题做了细致的说明。

工具Unicode表和iOS应用程序Unicode

标签

诚然,上面总结的很多符号的区别都是细微的,有的离“找茬”只有一步之遥,所以难免被质疑:有必要吗?毕竟,点的大小和水平线的长度之间似乎有着令人厌烦的区别。用直引号代替弯引号,用连字符代替连字符也是一种流行的做法。“几十年来都是如此。”人生苦短,何必花时间学习和输入符号呢?

首先,符号的正确搭配可以让文字更加美观。长文中穿插的符号就像湖面上的波浪,镶嵌在绸缎中的装饰品,给版面带来了节奏感和质感。对我来说,这一个理由就足够了——美本身就值得追求。从更为语用的角度来看,符号不仅从属于词语,而且在语义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否则,读句子不可能成为专门知识,一个逗号不可能引发一场涉及数百万美元的官司。

符号的规范程度也能反映出用户对文本的意图。当专业人士指责使用直引号是“愚蠢”的时候,他们可能不会责怪符号本身,而是用户的态度:如果一个人不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来键入成对的引号,人们怎么能相信他会认真对待自己的文章?我的阅读经验也印证了这一点:虽然标点符号用得好的媒体不一定靠谱(虽然可能性更大),但标点符号用得马虎的媒体几乎肯定输出不出什么有价值的内容。

至于输入正确符号的成本,如果说在打字机时代因为硬件条件的限制而采取妥协方案是可以接受的,那么在软件功能强大、输入方式多样的今天,以“麻烦”为借口坚持使用非标准符号就没有说服力了。此外,本文还给出一种解决方案:结合自身的使用频率,使用组合键、输入码和输入面板。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想过如何故意输入错误的符号,但所花的时间远远多于输入正确的符号,因为后者经过反复操作已经成为肌肉记忆的一部分。

当然,本文并不主张任何时候都要使用最标准化的符号。就像口语对话不一定要刻意使用书面表达一样,私下和日常交流需要一些非常规的用法来表达更微妙的意思,颜文字和表情符号的流行也证实了这一点。更何况,无论是正式场合对标准化符号的追求,还是非正式场合对更活泼的替代形式的选择,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用符号更好地表达你的感受,拓展短信的带宽。????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