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蚧为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干燥体。书言此物“旦暮自鸣蛤蚧”,名称因此而来。常在夏季捕捉,除去内脏,切开眼睛放出汁液,用竹片撑开,使全体扁平顺直,烘干保存。

一、蛤蚧的功效:

蛤蚧味咸,平。归肺、肾经。功效能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其特点肺肾双补,又能止咳平喘,尤善治肾不纳气之久咳虚喘。被誉为“肺肾双补之要药”。

常用于虚喘气促,劳嗽咳血,阳萎遗精等证的治疗。

名家名著摘要:

《海藏本草》:“疗折伤,主肺痿上气,咯血咳嗽。”

《开宝本草》:“治久咳嗽,肺痨传尸。”

《本草纲目》:“补肺气,益精血,定喘止嗽,疗肺痿,消渴,助阳道。”

《本草经疏》:“蛤蚧,其主久肺痨咳嗽、淋沥者,皆肺肾为病,劳极则肺肾虚而生热,故外邪易侵,内证兼发也。蛤蚧属阴,能补水之上源,则肺肾皆得所养,而劳热咳嗽自除。肺朝百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肺气清,故淋沥水道自通也。”

《玉楸药解》:“蛤蚧收降肺气,疏通水腑,治喘嗽吐血,消渴癃淋,通经行血,起痿壮阳,及虚劳羸弱之病。”

《本草备要》:“补肺润肾,益精助阳。治渴通淋,定喘止嗽,肺痿咯血,气虚血竭者宜之。”

二、蛤蚧的配伍应用:

1.用于肺虚咳嗽,肾虚作喘,虚劳喘咳等证。蛤蚧能补肺肾,定喘止嗽,尤善治肾不纳气之喘嗽,实为要药。常配伍人参、杏仁、贝母等,即人参蛤蚧散

若治虚劳咳嗽及肺壅上气,常配伍贝母、紫菀、杏仁、鳖甲、皂荚仁、桑白皮等,即蛤蚧丸

若治顽固虚喘,久而不愈,见肾不纳气者,常配伍红参、沙参、紫河车、麦冬、橘红等,共研末服,即参蛤散

2.用于阳萎。蛤蚧还有温肾益精之效。治肾阳不足,精血亏虚,可单用浸酒服用,即蛤蚧酒。或与人参、鹿茸、淫羊藿等温肾助阳药合用,可增加疗效。

若治肾阳虚衰而致的阳痿、遗精,常用蛤蚧配伍熟地、菟丝子、金樱子、巴戟天、肉苁蓉等,即补肾丸。共奏温肾助阳,兴阳起痿,固摄下元之效。此方乃温补之剂,若舌红苔黄,下焦湿热或相火炽盛者,则不宜服用。

若治阳痿,可配伍蜈蚣、淫羊藿、当归、赤芍、甘草等,共研末服,即验方起阳亢痿散

此外,蛤蚧与玉屏风散合用,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抗衰老,同时对慢性呼吸道疾病有治疗作用,适合老年体虚或兼见喘咳者。

李时珍言:“昔人言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蛤蚧补肺气,定喘止渴,功同人参;益气调血,助精扶羸,功同羊肉。”

三、蛤蚧的用法用量:

蛤蚧可入煎剂,更适合做丸散。入煎剂常用量几克即可;研末服用,每次克余。

蛤蚧入药,以尾部力量最强,故无尾者不用。用时去头、足和鳞片,以黄酒浸透后烘干研作粉,入丸、散剂,作汤剂则效力减弱。若单用其尾,则药力更强。

黄元御言:“其毒在头足,其力在尾,如虫蛀其尾者,不足用,”

汪昂言:“药力在尾,凡使去头足。其毒在眼,用须去眼。洗去鳞内不净及肉毛,酥炙或蜜炙、或酒浸焙用。”

四、蛤蚧的应用注意:

蛤蚧乃温补之品,故外感风寒或实热喘咳者忌服

其气颇腥,易于作呕,故以丸散应用较宜。

《本草经疏》:“咳嗽由风寒外邪者不宜用。”

《得配本草》:“阴虚火动,风邪喘嗽,二者禁用。”

~

——中医实战笔记20.10.5晚

#中医实战笔记#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