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内城市历史曾经有“十阳”,其中地级行政区和县级行政区各为“五阳”,现在为“九阳”,地级城市有“四阳”,县级城市原为“六阳”,今依然为“五阳”。

岳阳

中国传统文化中,地理方位的确定,以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以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主要是以阳光照射向背来为标准来确定的,向阳的为“阳”,背阳的为“阴”,这就是我国古代方位的“阴阳”之分。用此种方法确定“阴阳”方位,传统文化中以“阳”为尊,城市建立时选址自然要选方位在“阳”的地方。因此,不仅湖南有很多地名带“阳”字,全国其他地区同样也有很多地方地名带“阳”字。比如,洛阳、沈阳、绵阳、汉阳等等。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我国位于北半球,山脉与河流其大致的走向都是东西向。

一、湖南曾经的地级行政区中的“五阳”

1、岳阳。古代称巴陵,又名岳州,历来被视为湘北门户,或者说湖南的北大门。省辖地级城市。南朝梁时置岳阳县,因县治位于天岳山的南面而得名。现辖辖9个市县区,总面积15019.2平方千米,人口577.13万人(注:文中的人口为2019年数据,下同)。

益阳

2、益阳。位于湖南省北部,省辖地级城市。益阳之名的来源,据东汉时应劭说:“在益水之阳,当为县名。”益水即今资江。益阳市辖6个县市区,面积12144平方千米,总人口473.1万。

3、衡阳。省辖地级市,衡阳之城,因地处衡山的南面而得名,衡阳又有“雁城”的美称。衡阳辖12个县市区,总面积15310平方千米,人口730.06万人。

4、邵阳。省辖地级市,古代曾称昭陵、邵陵、邵州、宝庆。因唐代置邵阳县,其县治位于邵水之北而得名。邵阳市辖12个县市区,面积20829平方千米,人口730.24万人。

5、黔阳。20世纪50-70年代间黔阳地区(黔阳专区)地治(后为怀化市)。搬迁到怀化后降为黔阳县,1997年成立新的洪江市。黔阳,古代名称为镡成、黔江、龙标,宋元丰三年始置黔阳,因黔城位于沅江(古代此沅江此段称黔江)北岸而得名。

衡阳

二、湖南县级行政区中的“五阳”

1、浏阳。今为浏阳市,长沙市代管的县级市。位于湖南东北部,浏阳因县城位于浏水的北面而得名,浏水反过来受浏阳之名影响更名浏阳河。

2、耒阳。今为耒阳市,是衡阳市代管的县级市。位于湖南东南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置耒县,公元前198年(汉高祖五年),因县治位于耒水的北面,改名耒阳县。

3、桂阳。今为郴州市桂阳县,位于位于郴州市西部,南岭北麓。桂阳之名的来由,据 《寰宇记》卷117桂阳县:“在桂水之阳,以为名。”也就是该县治在桂水之北而得名。

4、祁阳。今为永州市祁阳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公元264-280年(东吴孙皓元兴元年至天纪四年)置县,又一说公元257年(东吴孙亮二年)置县。据《舆地纪胜》卷56引《零陵志》云:“县在祁山之南, 故曰祁阳。”

5、麻阳。今为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部。公元565年(南朝陈天嘉六年)置麻阳戍(戍为古代官兵驻防地,后设立的营寨也称为戍),麻阳戍营寨地址在麻口,麻口位于在锦江水北,官府就将麻口改为麻阳。公元620年(唐武德三年)废戌,置麻阳县,麻阳县名沿袭迄今。

邵阳

湖南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十阳”地名之中,今天已消失的只有黔阳。乡镇一级带“阳”字的地方也有很多,比如邵阳市绥宁县有一个武阳镇,这里就不一一统计,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留言,说说湖南境内其他小地名中带“阳”的地名。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