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这是一般占卜用的数,换成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算命,算命是很多人都是认同的,毕竟命是由上天决定的嘛!易经为什么是禁书?为什么阅读越可怕:

易经为什么是禁书:

易经可以说是没有被禁过。

《易经》以前是王公贵族才能学习的,虽算不得禁书,但普通百姓是看不到的。

直到春秋孔子时代,开启了平民教育,《易经》才渐渐为普通百姓所学习。

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和《易经》有关的唐代《推背书》倒是被禁过,始于唐,盛于五代,禁于北宋,衰于明代。因为它预言了中国自唐两千年的历史,直到今天还没完呢,而且每每都有应验。

《奇门遁甲》,它比《易经》更高级因此它又被称为帝王之术,这本书相传是只有帝王之相的人才能学习的,它的用处在于能够夺天地造化,所以这本书被广泛的用于战争之中。那么这本书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是女娲娘娘传给黄帝的,当时黄帝正在和蚩尤打仗,无奈一直赢不了,因此女娲娘娘就把此书传给黄帝以助黄帝打败蚩尤,蚩尤最终惨败!后来这本书又落入姜子牙手中因此一代又ー代的传了下来!

易经为什么阅读越可怕:

《周易》是一部算卦书、封建迷信、糟粕、应该摒弃,可到了今天还有更多的人去学习它,并且是越来越多的人去深入的了解研读《周易》,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至少有两方面的因素值得我们学习,一是学习《周易》的大智慧、提升主观能动性,二是满足预测和好奇,帮你预测未来,毕竟我们都想过得好一点。

《周易》是大道之源、群经之首。

“首”是源头表示重要,中国的文化现象几乎都和《周易》有关,用《四库全书总目》的话来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周易》产生的年代比较早,以至于后来产生的文化都千方百计的想和它联系起来,有的是真传、有的是为了抬高自己而和《周易》相结合,这也就导致了现在人学习《周易》比较困难的原因,以至于给《周易》打上玄学的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文史哲,“文学、历史、哲学”,而文史哲的核心是哲学,哲学的核心是“儒家,道家”,儒道互补,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架构,但其又有本质的区别,一个是积极入世、一个是消极出世。但奇怪的是“儒家、道家”都要注释《周易》,都要通过注释《周易》来发挥和宣扬各自的学说,从这一点来看也就能说明《周易》的重要性,就连秦始皇在“焚书坑儒”的时候都没有烧毁《周易》。

儒家更多的继承了《周易》当中阳刚的一面,道家继承了阴柔的一面。《周易》本身有阴有阳,又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用这样的观点来看待社会乃至世界的一切现象。儒家继承并放大了阳刚的一面,比如说人生观,经文中本身的意思“君子终日乾乾”,乾乾就是渐渐的意思,就是拼搏。到了《易传》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到了孔子就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这就让我们非常感动,明明知道我们的愿望、理想最终很难实现,但也不改变我们的拼搏、永不言弃,在拼搏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左转》中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可以永垂不朽、流向永恒,意识到了生命的短暂、历史的永恒,希望让短暂的生命创造的事业、思想、道德修养流向永恒。古人非常注重历史都自己的评价,把历史对自己的评价看得比生命的存在更重要,这样的人生观在哪都是闪光的

道家更多的继承了《周易》阴柔的一面,古人说老子偷得周易半部,而老子和庄子观点又有所不同,老子主张贵柔守雌、退隐不争,归根到底是为了统治者出谋划策,古人也称“君子南面之术”说统治者要想政权稳固长存,不能凌驾于百姓之上,你得像水一样往低处流,去滋润庄稼、造福百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君主最高的修养是往低处走,滋润百姓、造福百姓,而不是为自己的利益考虑。

庄子考虑的是个人如何快乐,在当初社会动荡变革且通过武力兼并来实现统一的时期,对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感到极度的不满,最终找到适合生存的规律顺应天道,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唯一,我们不过是人世间的一株小草而已,该吃吃、该喝喝、有事不往心里搁,日出东海落西山、快乐一天是一天,名声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虚名,浮云,这样才能无欲则刚,享受人格的独立、精神的自由这也是道家继承《周易》消极出世的一面。

瑞士的学者荣格说“谈到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得出的定律,往往是短命的,会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唯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距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也有颇多相合之处”荣格是佛洛伊德的弟子,世界一流学者,他站在世界文化的角度来研读《周易》、放在世界、人类的范围去评价《周易》是一门智慧宝典,而且是唯一的、都不是之一。

易经是没有被禁过的,是有说法是读易经是越读越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