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中,最近几期出现了曾侯乙编钟,真品是指响过三次的。国家宝藏中曾侯乙编钟的历史意义?现在在哪 ?

国家宝藏中曾侯乙编钟的历史意义:

最新一期的《国家宝藏》,湖北博物馆拿出的三件国宝,可谓是件件精品,连王刚,在曾侯乙编钟面前,大气都不敢喘一声,曾侯乙编钟,出土至今,真品总共奏响过三次。第一次是1978对它进行校音,;第二次是1984年庆祝35周年国庆;第三次是迎接香港回归。这样的一个国宝,究竟它有着怎样的历史呢?

曾侯乙编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文物,也是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郊区曾侯乙墓。该墓是一座呈“卜”字形的大型岩坑竖穴木椁墓,墓葬东西长21米,南北宽16.5米,距地表深13米,面积为220平方米。东室放置主棺一具、陪棺八具;西室放置陪棺十三具;北室放置兵器、车马器及竹简;中厅内置大量礼乐器;墓葬发掘到椁板时,发现椁板下已被泥水浸泡,待水逐渐抽去,编钟露出水面,基本保持着其下葬时的状态,分两面呈直角折尺形立放。编钟上有铭文“曾侯乙作持”,因此得名曾侯乙编钟。出土后的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墓中同时还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铜礼器、乐器、兵器、金器、玉器、车马器、漆木竹器及竹简文物多达15404件

国家宝藏中曾侯乙编钟现在在哪:

曾侯乙编钟现存湖北省博物馆。编钟的钟架由长短不同的两面木架垂直相交组成,长面位于墓西,长7.48米,高2.65米;靠南的一面长3.35米,高2.73米。在木架中有7根彩绘木梁,两端以蟠龙纹铜套加固。6个铜铸佩剑武士和8根圆柱承托住整个编钟,形成上、中、下三层。钟架及挂钩有246个。曾侯乙编钟共65件,钟体遍饰浮雕式蟠虺(huī)纹。共分为三层八组:上层3组为钮钟,19件;中层3组为南钟,33件,分短枚、无枚、长枚三式;下层为两组大型长枚铺钟,12件,另有镈鈡1件,其上有铭文记述此镈钟乃楚惠王赠送的殉葬品;中间及下层的也称为甬钟。最大的1件通高152.3厘米,重203.6公斤;最小的l件通高20.2厘米,重2.4公斤,在演奏中能起定调作用;总量重达5吨,是中国出土的最大的青铜编钟。另外还有两件粗大的撞钟棒依架而立,另有6件“T”字形钟槌在编钟架附近,说明这些是和编钟配套使用的工具。

好了,关于国家宝藏中曾侯乙编钟的历史意义及存放地址的介绍就到这里,小伙伴们都明白了吧。